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致贺信中关于“以竹代塑”倡议的有关精神,总结回顾《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3〕1375号)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扎实推动“以竹代塑”产业创新发展,2025“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于9月26日—27日在贵州省赤水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践行‘两山’理论 推进‘以竹代塑’”。
本次会议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贵州省赤水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贵州省循环经济协会、贵州省林业产业联合会、江西省竹产业协会、湖南省竹产业协会、浙江省竹产业协会、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世界竹藤通讯》编辑部等8家单位协办。会议得到了重庆瑞竹植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苏州科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来自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义强等多位“以竹代塑”领域专家学者,贵州省、四川省、湖南省、福建省、重庆市、江西省、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市)的20来个中国竹子之乡和中国特色竹乡地方政府代表,约70家“以竹代塑”供给端和应用端企业代表,及科研院校和行业协会代表等,超2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9月26日上午,参会嘉宾集中参观了“以竹代塑”展览和赤水市竹文化博物馆,全方位地了解了“以竹代塑”相关产品。本次专题展览根据《“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2025年版)》设置了“日用品类”“工业生产类”“建筑建材类”“农林业生产类”四个专题展区,利用赤水竹文化博物馆已有设施,集中展示陈列了“一次性竹餐具”“竹缠绕管道”“竹纤维包装材料”“竹安全帽”“车用竹制品”等100余种“以竹代塑”产品。
“以竹代塑”展览
9月26日上午,会议包含嘉宾致辞、主旨报告、地方交流、会议发布和签约仪式等5个环节。
在嘉宾致辞环节,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赤水市委书记汪能科,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环资处副处长李冰,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贵州省林业局原副局长、贵州省林业产业联合会会长向守都致辞。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赤水市委书记汪能科在致辞中表示,赤水市拥有132.8万亩竹海资源,正从生态、文化、生活、产业和国际合作五方面发力,推动竹资源保护与文化传承,赋能日常生活,促进产业升级。他指出,赤水已建成国家竹产业示范园区,集聚200余家竹企,形成4大类100余种产品体系,并积极打造“以竹代塑”集聚区。他强调,赤水市通过优化“贵人服务・丹青惠办”营商环境、推出“竹链贷”等金融产品,全力抢抓“以竹代塑”机遇,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竹都”。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赤水市委书记汪能科致辞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环资处副处长李冰在致辞中指出,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推进“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介绍,贵州省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重点从三方面推进“以竹代塑”工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印发《贵州省“以竹代塑”发展规划(2024—2030年)》;二是拓展应用场景,鼓励机关、公共机构办公、日用场景积极采购“以竹代塑”产品;三是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成立贵州省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探索开发林业碳票、竹林碳票,取得积极成效。他强调,当前“以竹代塑”产业发展仍存在竹产品成本较高、应用场景仍显不足等问题,恳请各界建言献策,拓宽贵州“以竹代塑”发展路径。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环资处副处长李冰致辞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在致辞中指出,“以竹代塑”深入推进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既从源头助力减污降碳、守护自然本色,又为地方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具体来看:其一,通过科学培育竹林、优化种群结构,持续增强水源涵养、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夯实绿色本底;其二,依托竹材可再生、可降解的特性,有效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基于自然的中国方案;其三,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收益,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激活“金山银山”。未来,协会将继续紧跟行业动态,聚焦难点问题,以多样化形式开展活动,为“以竹代塑”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致辞(视频)
贵州省林业局原副局长、贵州省林业产业联合会会长向守都在致辞中指出,贵州省竹文化底蕴深厚,拥有506万亩竹林、20属80余种竹类资源。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构建现代竹产业体系,经多年培育,已形成覆盖竹建材、竹家具、竹浆纸、竹工艺品等500余个品种的产品体系,2024年贵州省竹产业产值突破180亿元。同时,贵州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以竹代塑”奖补办法,对“以竹代塑”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推广等全链条环节实施奖补支持,推进“以竹代塑”产品场景应用。
贵州省林业局原副局长、贵州省林业产业联合会会长向守都致辞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义强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以竹代塑”标准化工作组主任委员傅金和分别作了《加速科技创新,推进“以竹代塑”新质发展》《“以竹代塑”进展及建议》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义强在报告中指出,全球塑料污染严峻,我国发起了“以竹代塑”倡议并推动相关政策落地。目前,我国竹产业年产值超5000 亿元,取得了显著成果。他指出,“以竹代塑”产业面临成本高、市场受限等问题,仍需通过“科技创新降本增效”与“场景创新拓展市场”双路径破解。他建议,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四方面推进“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与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义强作主旨报告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以竹代塑”标准化工作组主任委员傅金和介绍了塑料污染的危害,回顾了“以竹代塑”的缘起和发展进程,提出了推进“以竹代塑”发展的意见建议,为今后“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以竹代塑”标准化工作组主任委员傅金和作主旨报告
在地方交流环节,贵州省赤水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葛继红,福建省建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赖呈纯,四川省青神县委常委王果,湖南省桃江县副县长曹玉玲,四川省兴文县委常委彭波分别以《奋楫扬帆启新程砥砺前行谋新篇》《把握新机遇推动“以竹代塑”高质量发展》《竹塑新生绿动未来——青神“以竹代塑”的全产业链赋能之路》《共推“以竹代塑”共创“竹”够精彩——湖南省桃江县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抢占“以竹代塑”新赛道建圈强链打造以竹代塑产业集群——四川兴文高质量发展竹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为题目作了交流发言。五位来自不同竹产区的代表,讲述了各地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以竹代塑”探索之路,为共同构筑“以竹代塑”产业发展高地提供了实践探索。
贵州省赤水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葛继红作交流
福建省建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赖呈纯作交流
四川省青神县委常委王果作交流
湖南省桃江县副县长曹玉玲作交流
四川省兴文县委常委彭波作交流
在会议发布环节,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战略规划部副主任端木祥慈发布了《2025“以竹代塑”发展报告》《“以竹代塑”典型案例集》,两份报告全面总结了三年来我国“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各地形成的典型案例,为“以竹代塑”产业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撑。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战略规划部副主任端木祥慈作会议发布
在签约环节,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秘书长郭占强与赤水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王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后在规划编制、项目谋划、标准制定和宣传推广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秘书长郭占强与赤水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王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招商签约环节,赤水市人民政府与北京首融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赤水市竹原纤维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赤水经开区管委会与贵州同旭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签署了赤水市纸浆模塑项目合作协议。
赤水市人民政府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在产销签约环节,贵州宸竹盛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与重庆宏声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三博江陵医院有限公司、遵义宸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新锦竹木有限公司与贵州殷勤家具有限公司、安徽正晶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产销合作协议。
赤水市“以竹代塑”企业与销售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9月26日下午,会议包含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两个环节。
在经验分享环节,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胥端祥、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德震、江苏亨达竹格填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鲁继平、长沙正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廖新华分别以《抢抓“以竹代塑”新机遇共创绿色纸业新未来》《“以竹代塑”创新发展》《“以竹代塑”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竹材索道智能集材运输系统研究》等为主题,介绍了竹浆模塑,竹吸管、竹雪糕棒、竹筷、竹签、拼接筷、竹刀叉勺、炭基材料7大类日用产品,竹格填料和竹材索道智能集材运输系统的基本情况及应用场景,为“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提供了企业创新实践经验。
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胥端祥作经验分享
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德震作经验分享
江苏亨达竹格填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鲁继平作经验分享
长沙正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廖新华作经验分享
专题研讨环节主要分为三个主题。
“应对挑战:拓宽代塑应用场景、实现产品降本增效”主题对话环节由贵州省竹质生物质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谢海波主持,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兼黄河研究院副院长任学勇、中国竹产业协会常务理事邵长专、湖南省桃江县副县长曹玉玲、重庆瑞竹植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忠、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研究院院长王大江参与了对话交流,各位嘉宾从各自角度分享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来推动“以竹代塑”产品实现降本增效。
“应对挑战:拓宽代塑应用场景、实现产品降本增效”主题对话
“从山林到工厂:破解“竹子下山难”的产业链协同路径”对话环节由江西省竹产业协会秘书长刘光胜主持,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官凤英、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兼副院长黄慧、湖南省绥宁县竹业办主任唐学军、池州市发展改革委生态建设中心负责人姚丽、长沙正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廖新华参与了对话,各对话嘉宾从地方实践、行业研究和企业经验等角度分享了如何破解竹子下山的问题以及在“以竹代塑”产业发展中,竹子下山面临的困难和政策建议。
“从山林到工厂:破解“竹子下山难”的产业链协同路径”主题对话
“塑料替代新赛道:“以竹代塑”在包装等领域的场景突破”对话环节由大连工业大学教授黄俊彦主持,湖南省竹产业协会会长欧阳硕龙、北京数竹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何杰、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检测实验室质量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刘芳卫、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副主任罗定宇参与了对话,各对话嘉宾就“以竹代塑”包装产品的科技创新、地方应用、产品生产和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交流,为下一步竹包装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借鉴。
“塑料替代新赛道:“以竹代塑”在包装等领域的场景突破”主题对话
9月27日上午,围绕“竹子下山难”“推广应用难”两大关键难题,会议组织开展了实地观摩学习。在大同镇,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无人机、索道、单轨运输及“爬山虎”等多样化竹材采运机械作业场景。相关设备的规模化应用,显著提升了竹材采伐与下山效率,为后端精深加工环节提供了稳定、高效的原料保障。在供给端,代表们先后走访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竹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兴常美竹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宸竹盛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了解竹浆、竹制酒托、竹基包装材料、一次性竹餐具、农用竹源地膜及快递包装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情况。这些产品已逐步应用于快递物流、外卖配送、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为“以竹代塑”拓展实际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化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要求,本次会议秉持规范办会、节俭办会、绿色办会的原则,选用赤水市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现有场馆和设施——竹都会议中心及竹文化博物馆分别作为会议及展览场所,有效节约资源,实现集约高效的会务保障。同时,会议全面践行“以竹代塑”,会议代表证、酒店六小件及会议材料袋均采用竹制品,生动展现了“以竹代塑”在会展领域的应用场景,为会展、酒店等行业源头减少塑料污染提供了示范。
下一步,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将继续加强“以竹代塑”相关研究,聚焦“以竹代塑”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凝聚各方力量、传播行业声音、形成发展共识,为推动“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