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河池市凤山县,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自主研发出集成化新型垃圾焚烧炉,依托科技对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基本实现“零烟雾”排放。日前,国家、自治区、河池市环保部门的11位专家,专程到凤山进行调研,认为该处理系统环保、实用,适合在欠发达的大石山区推广。
今年年初,凤山县在乔音乡建成并运行第一个集成化新型垃圾焚烧炉。4月14日,记者来到乔音乡采访时看到,垃圾处理场距集镇只有500米左右,村民黄甫爽家距焚烧炉不足百米。他说:“刚建时我们很担心,现在使用了3个多月,一直没闻到异味。”焚烧炉前,保洁员韦彩勤不停往炉里铲垃圾,炉胆内烈火熊熊; 烟囱里冒出来不是浓黑的烟气,而只有少许白色的雾气。县“美丽办”技术人员介绍说,烟囱里出来的绝大部分是水汽。
凤山十分重视用科技创新处理垃圾,曾研发了由垃圾焚烧炉、化粪池和可回收垃圾储存池构成“一炉两池”一体化垃圾处理场。在此基础上,该县组织科技力量,研发出了集成化垃圾焚烧炉,处理系统由焚烧炉、冷却池、焦油处理系统、烟气沉降系统、烟气雾化系统、活性炭吸附和排放系统、沼气池、可回收垃圾储存池等组成,充分利用了动力学、空气对流学等科学原理。
凤山“美丽办”副主任陈仕敏是该系统的研发带头人。他详细介绍烟气处理过程:冷却后进行储存,经过焦油处理、沉降气化、推流雾化、恒温吸附、臭气处理等程序,除掉有害物质实现达标排放。日前,凤山委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对系统排放的烟气进行检测,包括二恶英、二氧化硫、重金属等10项指标,目前已有9项得出结果,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陈仕敏表示,他正在着手为该处理系统申请专利。
除了环保,经济实惠是该处理系统的另一大好处。乔音乡的垃圾处理场投资25万元,日可处理垃圾15吨,服务周边1.6万人。据介绍,要是从外引进设备和技术,同样的处理规模,投资不少于100万元。如果按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从乔音乡运垃圾到县城处理,每吨运费100元,每年仅清运费就节省60万元左右。
凤山规划: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集成化新型垃圾焚烧炉,并在村屯布局建设70个“一炉两池”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8座简易垃圾焚烧炉,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和不出村的目标。
涂圣伟:绿色转型风劲吹 产业结构焕新颜 逐“绿”求变,传统产业焕新发展。 布局绿色低碳产业新赛道,培育绿色竞争新优势。 数字化绿色化“双化”协同转型发展,塑...
杜月:“两新”政策落地显效 不断激发投...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呈现出三方面特点:市场为主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扩大需求与优化供给相结合、统筹推进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目前,...
袁剑琴:“两新”加力政策释放消费需求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今年我国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
么新: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循环经... 在由线性经济转为循环经济的道路上,让旧件得以“新生”的再制造,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再制造的最终产品,质量性能与原件一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