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百草园社区科普小菜园开建,百草园的居民把“新鲜出炉”的厨余垃圾堆肥倒入地里。
厨余垃圾堆肥产生的液体肥确实好用
4月12日,记者到百草园社区李阿姨家看到她做的堆肥。在厨房中李阿姨两手指捏着一个塑料瓶给记者看她接到的液体肥。记者看到,一个乳白色半透明的塑料瓶里装满淡黄色的液体,足有一升。一打开瓶盖,就冒出一股臭味。“我用它洗过下水道口,确实好用。洗完得赶快用清水冲洗,要不太臭。”
首次操作经验不足 多人堆肥出现臭味
李阿姨打开墙脚的EM厨余桶盖,一股食物腐败的臭味窜出,桶里最上层的剩饭菜瓜果皮、撒在上面的EM厨余粉还能分辨出来。百草园小区另一位阿姨的堆肥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她们制作的两桶堆肥倒出来后,桶底最早放进的厨余垃圾都已呈黑色,中上层的垃圾还可以分辨出垃圾种类。居委会闫主任认为,造成这类状况,是因为倒入厨余垃圾频繁,开盖次数多,上层和下层入桶时间长短不一造成的。“专家谢睿慈老师当时说过,制成固态肥需要经过一个半月,差不多也要盖着盖子放50多天才可以。”闫主任说。
堆肥施入科普小菜园
百草园8号楼与9号楼中间有一亩左右的绿地,居委会与居民商量后,决定将绿地修建成科普小菜园,专门施用居民的厨余堆肥。居委会成员带领10位“绿主妇”志愿者将杂草清理干净,并用铁锹松土。翻土过程中将居民的堆肥摊开,倒在里面。
据闫主任介绍,社区9号楼正在建设“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建好后可将雨水引入小菜园浇地。翻土完成后,将根据居民意见、土地适用性等,种上一些豆角、黄瓜、茄子等,给居民们提供些便利,也让堆出来的肥“有地可施”。“我们的科普小菜园今天正式动工,以后,居民的厨余堆肥也就有用处了。”闫主任说。
涂圣伟:绿色转型风劲吹 产业结构焕新颜 逐“绿”求变,传统产业焕新发展。 布局绿色低碳产业新赛道,培育绿色竞争新优势。 数字化绿色化“双化”协同转型发展,塑...
杜月:“两新”政策落地显效 不断激发投...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呈现出三方面特点:市场为主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扩大需求与优化供给相结合、统筹推进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目前,...
袁剑琴:“两新”加力政策释放消费需求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今年我国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
么新: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循环经... 在由线性经济转为循环经济的道路上,让旧件得以“新生”的再制造,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再制造的最终产品,质量性能与原件一致,质...